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级认证暂行办法
首页 >> 爱心之家 >> 心路笔记 >>我有一位翟奶奶
详细内容

我有一位翟奶奶

时间:2015-11-11   作者:徐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丹丹  【原创】       阅读

我是一名PT治疗师,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翟奶奶。这位翟奶奶两年前晨练骑车回家时不慎摔倒,导致脑出血,术后昏迷两月后苏醒。不幸的是奶奶的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了,说活也不利索了,对熟悉的人也显得生疏了。从康复的专业角度来说,奶奶伴有认知障碍,同时合并有失语。

第一天见到翟奶奶,是她的老伴和女儿用轮椅把她推到治疗大厅的。对待病人我的首要任务是和她建立互信关系,这样对工作的开展是有益而无害的。我问道:“您好啊奶奶,您叫什么名字啊?”愣了好一会,又问了遍。翟奶奶显得烦躁不安,不停地说:“奶奶不奶奶”。也许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吧。第一次评定后,认识到奶奶在偏瘫基础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失语,这就意味着,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时,你要用更多的言语、身体动作示范并用双手引导着奶奶去做。从接到这位奶奶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竟这么能说,常常问奶奶“奶奶您早上吃的什么?馒头?包子?喝的什么?米粥?豆汁?”、“奶奶你头发谁给你洗的?香喷喷的?”、“奶奶今天换新衣服了,开心不开心?”、“奶奶我今天换了发型好不好看?”爷爷总是在旁边说,问了也没用,她听不懂,但是奶奶总会用她那国的语言对着我笑笑说“奶奶不奶奶”。听爷爷说奶奶刚醒过来时就只会说这一句话。

记得第一次训练床边侧方转移,为了提高患侧下肢负重能力。我坐在奶奶对面一边做着动作一边解释着,用手将奶奶的身体向侧方带了带,可是奶奶不为所动。翟奶奶有个圆鼓鼓的肚子,动起来相当费力,这怎么办?我坐到奶奶的非偏瘫侧,往她身上挤了挤,她下意识的想为我腾出地方坐下,就扭动了下身子,我笑嘻嘻的又挤了挤,奶奶再一次努力的扭动了下身子,就这样来来回回几次。为了检验成果,我坐回到PT凳上,再一次引导着她的身子,奶奶便移过来了,她明白这个动作了。接下来的几天,虽然奶奶会再三的忘记,但是有了诱发的方法,日子一久便顺利的学会了,只要握着奶奶的手引着她坐过来,便不怎么费劲了。虽然称之为条件反射更为合适,为什么我会想到“默契”两字呢?

翟奶奶心情好时,训练起来非常积极,有时嘴里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也会坚持到底,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结束时,还会笑呵呵的和我握握手点点头。若是心情转阴,情绪不高涨,这小性子还是有的,无论说什么就是不愿训练,你要说些生气的话,她或许听不懂,但应是看的懂表情,奶奶会重复说着“不奶奶”,声调渐渐拔高,双手还会使劲儿的拍床,我也无奈只好让阿姨把轮椅推来,谁知奶奶一见轮椅就不喊了,配合着上了轮椅,冲我点点头回病房了。第二天听阿姨说,原来奶奶是想要方便,但我们都没能理会。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形,我也就不着急了,时日一久,我也能从“不奶奶”中领会到她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许是和奶奶初回沟通成功,对于存在失语的患者,我更喜欢和他们聊天,虽然更多的是自言自语,不厌其烦的猜他们在表达什么意思,但次数多了,还是能猜的到的。

从什么时候翟奶奶突破了那道障碍,开始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了呢?有一次爷爷说老家里来人探望奶奶了,说了些慰问的话,奶奶哭了。翟奶奶是个有着小孩脾气的老小孩。蹬车必须是右手边第一台,功能训练必须上左手边第一张PT床,蹬车后才能做PT不能打乱了顺序,手边要抓着缝合在一起的红绿色小枕头。这些固定的安排偶尔也会带来些小麻烦,若是上不了那张指定的床,奶奶便“奶奶不奶奶”的喊着不愿训练。有一日病人多,由不得选择,奶奶闹着脾气不愿上别的床训练,我佯装生气,做足了表情,配合着动作给她解释,她竟明白了我的意思,安静的转移到另一张床,训练结束后,我夸奖了她,她笑出了声。我确信翟奶奶言语的理解能力在慢慢恢复,也坚定了我对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

算一算给翟奶奶进行康复训练的日子已过大半年,奶奶的进步有目共睹,奶奶目前可以在家人搀扶下扶着扶手行走三四圈,可以扶着助行器走上十多米,能够将穿一半的袜子穿完整,能够听懂更多的名词和动词,可以复述单词短语,能够唱《东方红》……将这些进步平均在康复的日子里犹如小蜗牛爬树,慢啊,但是当小蜗牛爬上葡萄树时,也就到了能吃葡萄的时候了,更何况还有给她加油打气的黄鹂鸟那。作为一只有责任心的黄鹂鸟,我想要告诉小蜗牛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扭动身子,训练的日子可能枯燥、可能乏味、可能不乐观,但是都要以积极地心态的对待每一天,我们都在朝着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着,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