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级认证暂行办法
首页 >> 康复指导 >> 儿童发育 >>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详细内容

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时间:2023-12-21   作者:徐州市矿山医院 王静  【原创】   

一、特殊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1、文艺复兴前的悲惨历史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特殊教育正随着人们对残疾儿童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

古希腊,儿童一出世就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只有被认为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才准许存活。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让那不准养活任何一个残障儿童的法令生效吧”。这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太低,人们还不能正确解释残疾出现的原因认为残障者是上帝的惩罚。

在进入奴隶社会末期的希腊人开始注意到残疾人也是人和残疾儿童也是儿童的问题,并开始重视人权及人的尊严;罗马政府受其影响也开始注意到残疾儿童的生存与价值问题,人们对其开始有怜悯、同情的倾向,甚至有人曾提出不可用流血方式伤害这一类人的思想。但这时的宗教与信仰,仍认为残疾是上帝的惩罚。因此残疾儿童受到了种种不人道的对待:被巫师、巫婆任意折磨摆弄以便驱魔;禁止参加社会生活;被贵族作为戏弄的对象等。

这时期残疾儿童虽有了一定的生存权,但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谈不上什么专门的机构来教育他们。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描写的是中世纪封建社会善良无辜者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其中,长相丑陋的卡西莫多就典型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残疾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被封建贵族、教堂僧侣玩耍取笑的命运。

2、特殊教育的产生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倡导人性解放、自由、平等、博爱,讴歌人是万物之灵人文主义的思想鼓舞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有所作为大胆地追求和享受一切,这是对中世纪泯灭人性的神意神权的宗教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直接挑战和冲击。这种新的世界观在教育上奠定了人人有受教育的平等权的观念也迎来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时代。

英国人文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在他的代表作《乌托邦》一书中构想建立的社会应该给所有儿童以良好的教育”。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鲜明地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公平性的思想。他在书中写道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学习的观点”,并批驳儿童智力迟钝,不宜学习的观点

这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身心缺陷产生的实质提供了客观条件。文艺复兴时期生理学、生物学开始建立起来,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并提出了有关学说。解剖学的研究直接揭示了身体器官的生理构造和功能。这些都为特殊教育的创立,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

18世纪,经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一种基本的认识:有些儿童需要有别于典型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或教育强度,以便能实现其培养。正规的特殊教育学校产生于十八世纪。

3、特殊教育的现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普通学校的特教班出现,但是很少。二十世纪后兴起了“去机构化”运动,Wolfensberger,提到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一个特殊儿童经多年的特殊教育,毕业离开学校时,他仍是一个特殊儿童。

北欧最早提出“正常化”运动,无一不渗透着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逐渐地将公立的全日制特殊学校和特殊班作为教育残疾儿童的主要场所。“一体化”与“回归主流”是特殊教育当下的主流思想。

一体化(integration:近代西方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观念进步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观念与之配套的有相应的理论模式资源教育模式教育配对模式咨询教师模式混合服务模式”。

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当下流行的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尽最大的可能让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一起在普通班上课。将原本安置特殊学校、特教班或是资源班的残障学生,安排在普通班上学,打破人为的隔离,叫做回归主流让残障儿童回归主流,试图使他们尽早与正常社会融合在一起

4、特殊教育一些新思想和趋势

多样化的特殊教育服务IDEA假定

学校教育系统必须适应学生的各种需求,最大程度地使残障学生与无残障学生一起接受教育

学校不能使学生离开常规教育,除非尽管在课后会提供辅助性帮助和支持性服务

基于此,当一个残障学生不能有效地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教育时,就应在一种较为特殊的,较少容纳的项目中接受教育。这些项目是服务连续体中的一部分

 

容纳inclusion:定义:残障学生在常规教室里获得最大程度的融合。“容纳”的理论基础

Ø 假如没有残障,所有学生都将会在应注册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Ø 每个学校的残障学生是一种自然比率(即整个学区的代表性比例)

Ø 根据零拒绝观念,每个学生都不会因其残障的类型和程度而被排除学校外

Ø 学校和常规教育的安置都是适宜于年龄和年级的,这就不允许自控的(self-contained)特殊教育班级出现

Ø 互助学习和同伴教学是较好的教学方法

Ø 特殊教育的辅助存在于常规教育班级和其他融合性环境中

容纳回归主流的区别

在普通班的时间不同:回归主流指的是特殊班的学生在部分时间进入普通班参与非学科的活动;而容纳则要求残障学生全程进入普通班

普通班的课程是否有调整:回归主流时,普通班的课程未做调整,残障学生只是跟着正常学生的进度上课;容纳則要调整普通班上课及测评的方式,以使残障学生的需求能得到

二、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方法

1、课程设置模式

主要目的:改善残障儿童的社会技能。

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促使与他人成功交往,并由此而获得社会承认的那些人际行为。对于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日常生活几乎每一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主要内容:

Ø 成人生活的领域: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胜任和独立所要求的领域。

Ø 分支领域:有效理解成人复杂生活的分支领域。

Ø 主要的生活要求: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成人面临的典型事件和活动。

Ø 特定的生活技能:满足主要生活所需的区域性特定内容。

Ø 教学组织:教授生活技能的课程安排;教育背景的作用。

扩展的课程模式(the Expanded Curriculum Model):有三条线索来满足残障学生的需要。

Ø 有区别的学业课程线索:必须为能力水平不同的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包括了学校传统课程:基本技能(读、写、算),课程内容的传统领域(社会研究、健康,等等)。

Ø 发展性的/补偿性的课程线索:帮助残障学生学习大多数学生自然或自发形成的那些技能,并要求采用补偿性策略降低残障造成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发展性/补偿性课程线索是个别化的;这是特殊教育“特殊”的核心。

Ø 生活技能课程线索:提高残障学生在多种场合获得学业和社会技能方面的相似性表现;当能够在不同场合表现这些技能时,残障学生就学会了将这种技能加以泛化。它强调的是目标、目的、材料、和教会学生如何驾驭环境、求职、和自理的经验;提供的是现在和成人以后,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和满足个人需要的原则和技能。

2、如何根据课标组织教学或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第一、实施课程标准,总体是体现教育公平,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从学生的发展观来说,因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往往进行个案研究,就是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而不要去跟别人比。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结合本教材编写、整合资源,在制作教学课件上下功夫。

第三、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坚持普特融合,开展对不同课程的指导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第五、建议结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来实施课程标准。

此外,在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实施时,必须兼顾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随班就读的环境、特殊学校的环境,包括接受不同程度的多重障碍学生的环境。

我们的特殊教育可能越来越多面对的是中重度和多重障碍儿童。特殊教育要搞好,不能仅靠特教界的人士,必须要引起普通教育的关注。

3、主要教学方法

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教师控制着教学目的,选择适合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材料,确定教学步骤的速度。

精确讲授(precision teaching):表现为一系列程序,决定一个教学项目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得以改进,以便促进残障学生的学习。

合作学习:包括专家的合作、家庭的合作、同伴的合作、社区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