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级认证暂行办法
首页 >> 专家队伍 >> 专家讲座 >>孤独症培训讲稿
详细内容

孤独症培训讲稿

时间:2015-07-22   作者:郭庆  【原创】       阅读

孤独症培训讲稿

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郭庆

一、孤独症概念、现状、病因、症状

(一)孤独症概念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二)现状

据奥普迈的数据统计,我国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53%,现阶段全国的0-19岁的患儿达到了200多万。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在0-6岁儿童残疾原因中占据首位,高达78%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1

(三)病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四)症状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其他症状

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二、家长易走入的误区

当自己的宝贝被确诊为自闭症时,整个家庭会陷入绝望,各种消极的情绪、因素会弥漫整个家庭,有可能,这些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所以,遭遇自闭症,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些做法。

        (1)  愤怒

  有些家长一碰到困难就停留在气愤中不能自拔。他们对自己,对配偶,对他人,对世界常常感到愤怒,任何导致孩子问题的可能都是他们指责的对象。他们的愤怒阻止他们看到任何正面的因素,他们对孩子的进步丧失希望,也无法敞开自己心扉去展现无条件的爱,并且完全接纳孩子。对于这些愤怒的家长来说,孩子的进步是永远来得太迟而且微不足道。孩子进展缓慢始终都是别人的过错 -- 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教师,错误的项目。因为他们经常停留在愤怒中不能自拔,这些家长往往成为大家都不愿意打交道的对象。家长的愤怒不仅消耗了本可以利用得更好的精力,而且很可能因此给孩子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  自责

  有些家长通常会把孤独症等同于绝症或被判处死刑,他们很容易陷入抑郁或者自我怜悯。在他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事情都可以被他们看作是对自己的惩罚,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无力改变现状。这些家长通常过分注重孤独症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以至于他们忘记了其实是孩子,而不是自己有孤独症。作为家长,不管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困难,只要我们仍然能够继续生活下去,就没有任何可以放弃的理由。我们只是更加需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独特的语言、思想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自责常常使家长忘记了孩子所面临困难其实要比他们自己大得多,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

  (3)  尝试一切

  一直停留在拒绝或讨价还价阶段的家长常常迫不及待地要尝试一切治疗方法,他们急于寻找一种灵丹妙药来一举治愈孤独症。然而尽一切努力尝试每一种新疗法可能并不一定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其实,新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一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但是它们之中真正有效的不多,有的只对很少的一部分孩子有用,有的甚至可能存在相当高的风险。诚然,家长关注新的疗法、业界新的进展,积极寻找可以帮助孩子发挥潜力的新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付出努力最好建立在现实的了解和认识到孤独症的基础之上。虽然孩子的某些行为特征可以通过育疗来改变和减少,他们甚至可能完美地融入我们的世界,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某些特征肯定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喜欢尝试一切的家长至今仍不能完全接受孤独症其实就是孩子的一部分,他们试图通过不断寻找和尝试将孤独症完全治愈。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不断地被浪费在去寻找一个所谓完全彻底的治疗方法上,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没有意义。

  (4)  医治孩子

  有些家长对孤独症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不报任何积极的态度。他们视孤独症为一种疾病或者是一种让他们无法接受的现实。他们所想的就是如何医治孩子的孤独症。急于医治孩子的家长把孩子和孤独症看成是两个孤立不相干的东西,而忽略了孤独症其实也是孩子的一部分。他们找言语治疗师去治疗语言问题,找职业治疗师去治疗感官的问题,找行为治疗师去治疗问题行为与社交方式。这些家长往往把专业人士看作是医生,他们把学校看成是进行教育的唯一来源,自己很少学习和真正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干预。当孩子的训练进展不顺利,达不到他们期望的时候,他们就责怪专家和老师。医治孩子的家长通常追求速战决速的治疗方式,他们希望通过别人帮助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5)  眼花缭乱

  有些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去搜寻任何可能的资料,完全把自己淹没在孤独症信息的海洋里。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则有可能帮助孩子的信息。结果是他们被资信的浪潮所淹没,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对的选择,或者对所有疗法都浅尝辄止。虽然他们知道很多不同的疗法,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治疗方法就像抓中药,东抓一点ABA,西抓一点地板时光,再把职业治疗、言语治疗、行为治疗一起加上。虽然一个综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孩子并非坏事,但是这可能导致没有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治疗时间去发现孩子的进步。结果往往是,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进步就立即转移去尝试另一种治疗方法。

  很明显,你知道最好的家长是那些能够平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的家长。你可能感到愤怒,但你知道如何控制;你可能感到难过,但你没有被它所吓到;你可能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疗法,但你更多地是去系统了解和客观的评估它们,明白到底哪些对孩子有用;你可能也尽力治疗,但你力争孩子发挥出他自己的潜能,而非盲目追求所谓彻底治愈或者摘帽;你可能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但你更注重耐心体验和完全接纳孩子。你并不担心你不能把所有最好的东西给你的孩子,但你知道你完全能够给孩子一个最好的你。面对你的生活、家庭和孩子,你充满自信和乐观。所有这些你都完全能够做到,相信你自己就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老师。

三、孤独症检查、治疗原则、方法

(一)检查

  1.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2.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3.CTMRI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4.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6.其他检查根据需要选择做染色体分析、智力测验等检查。

(二)治疗原则

孤独症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关于孤独症治疗的几点共识: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目前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alternative therapy),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需慎重。少部分未经特别训练和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有自我改善的可能,部分疗法声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四、家庭教养、学校康复
(一)家长篇

   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不是震惊、难过,就是自责,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将自己淹没在无助及罪恶感中。事实上,虽然目前自闭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绝对不是上天的惩罚,也与孩子出生后父母亲不够关心,花太少时间照顾无关;更不需要去责怪是夫妻二人,谁家的遗传所造成。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合力帮助孩子,如何去面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在此建议多和医护人员、老师密切配合,配合得越好,越能掌握孩子,就越能坦然面对事实,越对未来有信心。此外,多和其它家长联系,互相扶持,互相帮忙,彼此分享,都有助于走出心里的阴霾。父母能够成功的调适、接纳孩子的状况,才能够成功的帮助孩子。以下提供父母有关的教养原则,希望能够协助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

自闭症孩子比较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一项新的技能,最好先找到他会的部分,先让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教。
对于改善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尽量帮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多用其它的活动或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无所事事,以免他觉得太无聊,一直重复同样动作。

另外,让这些重复的动作加以意义化,也是改善刻板化行为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转东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欢摇晃身体,你可以放音乐,让他用不同的方式随着音乐摇摆身体。

  自闭症孩子如果伴随沟通方面的障碍,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以哭闹的方式或是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因此平时应多观察他喜欢的事物藉以转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协助他用任何方式表达,找出哭闹的原因,了解他的情绪。

如果自闭症孩子因为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容易生气、发怒,可以利用一些自我教导的策略,例如:发现自己生气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不生气,因为我是乖宝宝;我不生气,我要深呼吸,因为我是好孩子。有些自闭症孩子对于危险事物不够敏感,例如:有一些孩子习惯爬高,或是喜欢乱跑,因此要注意安全的考虑。

自闭症孩子对于固定的事情改变非常敏感,因此最好不要轻易的改变,若要改变也要在他不知不觉中改变,或是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自闭症孩子通常不太喜欢与人主动接触,因此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和家中兄弟姊妹或是其它邻居孩子多接触及交互式很重要的,可以找一些他有兴趣的活动或游戏来吸引他,增加他与其它人的互动。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在家中最好能为他安排规律的生活,而且好的习惯的教导及养成相当的重要,因为他一旦养成好习惯,就很难改变。自闭症孩子对于理解和接受爱的方式可能与一般的儿童不同,但是,唯有父母的爱才能有更多的包容,孩子才能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学习。
(二)学校康复

1教师篇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因其特殊的沟通方式及行为特质,以下提供相关的教学技巧,希望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自闭症儿因具有只喜欢或专注某一东西的倾向,所以在教他的时候,尽量用渐进式、有程序的教。

   例如:有些孩子只喜欢红色,所以只看红色,因此在教他其它颜色的时候,可以先出现其它颜色的车子,等他集中注意力并答对后,才出现红色颜色的车子。另外,多方面信息提供学习,也有助于改进他的刻板化。
例如:教认识车子的时候,可以先让他看图片,接着让他看录像带或VCD,再让他听车子的声音或是让他到马路上去看车子等,帮助他对一件事物多方面的了解。自闭儿常出现撞墙、敲头、咬自己、发怪声音、玩手等不适当的行为,出现这些行为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无聊,其二,是因为焦虑或不安。针对无聊而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活动及干扰性较低的活动替代,例如:用随身听替代唱歌、发怪声,用画画写字替代玩手等。针对焦虑或不安引发的不当行为,需要多与家长合作,共同观察、以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所传达的讯息(可能是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生气),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及发泄。

自闭症儿因有固着性行为,所以在任何需要改变的事件或活动发生前,最好预先告知孩子,可减少孩子因为固定行为突然被打扰或打断时,所引发的不安及情绪行为反应。自闭儿在普通班,大多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如果没有仔细说明,其它的同学很难理解他奇怪的行为,因此在学期初或自闭儿入班前,向学生清楚说明,更可以安排小老师,请同学特别留意他。 学校辅导室的特教组以及资源教室专任老师,均具有提供咨询、协助一般教师处理特殊学生相关问题的责任,如果在辅导、教导自闭儿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求助于学校辅导室。

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2学校康复

   1)培养兴趣,引起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患有自闭症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他的无意注意,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但在训练过中必须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例如上音乐课,上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基本的上课动作,然后一个个同学点名,跟他们每人都打一声招呼,然后击掌。我发现欢快的音乐能使小王兴奋,他对击掌很感兴趣,会引起他的注意。随着音乐响起有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动,小王也会跟着音乐,跟着大家动起来。发现了他对音乐感兴趣,在他怪叫的时候,我就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小王会安静下来,听老师和他说话 ,久而久之就改掉了怪叫的毛病。

2)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为了给小王自信心,我不放过他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努力去挖掘、放大他的优点,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你真行”、“你真棒”有时还予以“小红花”等的物质奖励,以此来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

例如: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我运用最多的策略是鼓励。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当他听懂了我的话语、说出了一些简单的我就会赞扬他,奖励他一些他喜欢的物品,激励他继续努力。如在“击鼓找物”游戏中老师用小棒击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方向走动,鼓声一停,则让孩子停下,并按老师的指令去找物。

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趣,老师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行游戏。成功体验对一般孩子来说,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小王来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常有意降低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他获得点滴进步时,我则可夸大他的进步、成绩,从而调动他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同时让他产生一种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绩的心理。

3)老师多关注,同伴多帮助。

教师要摈弃一切成见,对自闭症孩子投以真诚、持之以恒的爱,也包括自闭症孩子走出自闭心理,从身心上接纳教师,从而双方在身心上互相接纳,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自闭症倾向的孩子由于身心特点,情感极不稳定,不喜欢接近周围的人,对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刻。要想对其进行教育矫正,让小王接受我是前

提,小王刚来校时,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整天哭,不让老师碰一下,起先,当

我跟他友好交谈时,常会遭到他的反对、排斥。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得

学他的语言、动作,用亲切的语言与他说话,拿出他喜欢吃的糖果和最喜欢的玩他才慢慢地接受我的接近,解除了排斥的心理。

孩子在校时间内,接触最多的便是其他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的发

展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于老师的教育。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

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于是,我在班内开展了“我来帮助你”的活动,鼓励引导大家一起来帮助、关心他。通过此次活动孩子都伸出了援助的小手,他们都争着教他如何穿鞋子、

穿衣服,如何进行游戏等等,他一有困难就会有同伴去帮助他„„在共同的游戏学习中,用其他孩子的积极热情去感染他,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辨别“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我先问其他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孩子正确地示范说出后再引导他说说,这时他也能积极地模仿,乐意地学着说话。

3)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

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

     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来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产生相当的困难,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家长与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步骤,耐心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理想的效果。

   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注重耐心体验和完全接纳孩子,给孩子进行康复,面对生活、家庭和孩子,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这些自己都能完全做到,为孩子创造美好明天!

孤独症培训PPT.zip